01
從胸部X線片到低劑量螺旋CT
深呼吸幾次,40歲的張女士打開了今年的體檢報告。將這份由13頁A4紙裝訂成的小冊子快速瀏覽一遍后,她把目光鎖定在“主要影像學檢查結果”一欄。與往年胸部X線片檢查不同,今年張女士的單位把員工的這項檢查統一升級為低劑量螺旋CT。
張女士的報告上寫著:右肺中葉磨玻璃密度灶,性質待定,建議復查。“我問了一些較早拿到報告的同事。以前我們都一樣,查胸片無異常,今年好幾個發現了肺結節,怪嚇人的。”
她以最快的速度咨詢了醫生。醫生表示,考慮到張女士血常規檢查結果提示白細胞計數增高,很可能是輕度肺部感染,建議服用兩周消炎藥,兩三個月后復查。“前幾天剛復查過,已經都正常了。”虛驚一場的張女士有些后怕,“一個報告也有磨玻璃密度灶的同事,后來被醫生判斷可能需要手術,術后病理檢查發現是早期肺癌。”
從胸部X線片到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升級幫張女士消除了顧慮,更為她的同事申女士排除了險情。“醫生說,幸虧發現得早,一個微創手術就把病灶切除了,連放化療都不需要。我又是個健康人了!”申女士頗感慶幸。
“篩查早期肺癌,胸部X線片意義不大。有研究顯示,用胸部X線片篩查出來的肺癌70%是中晚期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胸外科主任高樹庚教授介紹,一些密度比較低、小于1厘米的結節,用胸部X線片很難發現。尤其是位于心臟后面、縱隔邊上、脊柱旁及與肋骨重疊等特殊部位的結節,胸部X線片也查不到。相比之下,低劑量螺旋CT分辨率高,0.2厘米的腫瘤都可以查得出。
“因此,低劑量螺旋CT是目前肺癌篩查的金標準。采用該方法篩查出來的肺癌,90%以上是早期。這意味著,這部分患者中有80%以上是可以治愈的。”高樹庚說。
02
用金標準篩查的普及程度還不夠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我國癌癥新發病例總數為406.4萬例,其中肺癌為82.8萬例;同年我國癌癥總死亡人數為241.4萬人,其中肺癌為65.7萬人,發病、死亡人數均居各癌種第一位。
2011年美國國家肺部篩查試驗(NLST)表明,與胸部X線片相比,使用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可以將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降低20%。國內外現有指南推薦,肺癌高危人群每年應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2021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肺癌高危人群是指50歲以上、吸煙、有家族史及其他一些致癌暴露因素的人群。”高樹庚介紹,“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因此,高危人群篩查要適當提前。”他建議,一般情況下,35歲就可以開始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在第一次檢查后,如果結果為陰性,再次篩查的間隔時間可根據年齡和其他危險因素的不同,適當拉長。
高樹庚表示,過去絕大多數體檢未納入低劑量螺旋CT項目,他在臨床中遇到早期肺癌的患者并不多。近10多年來,醫療機構在公眾體檢中逐步加入該項目。這種變化讓越來越多的肺癌患者得以早診早治。
相對于醫療、體檢機構的改變速度,體檢對象的選擇變化就顯得緩慢。張女士所在的單位是某一線城市的國企,在最近一次體檢中才進行了上述項目升級。在記者調查中,無論是省會城市還是普通地級市,大部分受訪的企業職工表示,單位體檢的項目仍在原地踏步。而到縣鄉村,無論是單位、個人體檢,還是醫保提供的體檢,能將低劑量螺旋CT納入其中的就更少了。
03
醫患合力才能讓早診早治出實效
專家分析,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普及,主要受經濟實力、健康意識和知識普及等因素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肺癌發病率在各地之間沒有較大差別。但經濟發達地區的百姓在體檢中做CT篩查的比例相對高,發現早期病變的患者更多。”高樹庚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即使暫時無法享受政府資助項目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高危人群也有必要主動進行篩查,“畢竟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對于肺癌救治負擔較重的地區,高樹庚呼吁政府積極考慮為高危人群篩查提供一定支持。“現在有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政府、社會上還在進行胸部X線片篩查。因為效果不好,反而是在浪費資源。還是應該首選低劑量螺旋CT篩查,如果負擔不了,可以靈活調整策略,適當拉長篩查周期,這樣也比每年查胸部X線片更有效。”
與此同時,高樹庚特別提到,要提高篩查人員的技術水平。據了解,低劑量螺旋CT的靈敏度非常高,幾乎不會漏過任何肺部陰影、結節,但是該檢查的特異性較低,假陽性率高達96.4%。這意味著,96.4%的結節是良性非鈣化結節,而非惡性腫瘤。
“查出結節后評判結節的性質、評估發展的趨勢,對患者進行恰當的告知,把握后續檢查和介入處理的時機和節奏,這些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完成。”高樹庚表示,只有醫患合力、全社會共同重視參與,才能把肺癌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項工作做到實處、做出成效。
短評
讓金標準有大作為
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胸部X線、痰脫落細胞學檢查,到70年代中后期各種纖維支氣管鏡、胸腔鏡、縱隔鏡等介入診斷,再到90年代出現的低劑量螺旋CT,肺癌的診斷技術不斷向前發展,日益精進。
時至今日,低劑量螺旋CT成為肺癌早期診斷的金標準。它對于早期肺癌檢出率高,輻射劑量遠低于常規CT,只需在電腦中安裝一個程序,操作非常方便。而且,經過多年應用經驗積累,其技術愈發成熟,優勢突出,所帶來的健康效益是巨大且顯而易見的。
遺憾的是,具體到應用范疇,該技術仍面臨窘境。讓金標準加速落地,真正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發揮實效,需要個人更有健康主人翁意識,企業更有責任和擔當,各級政府強化醫療保健治理能力,增強衛生經濟學意識,著眼長遠、精心謀劃、精細管理,以及醫療衛生工作者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技能,提高技術應用普及的社會價值。
這些工作面多量大,并非易事,卻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