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是我最大的愿望,看到患者臉上康復的笑容是我最高興的事,能切實為患者解決病痛是我最大的成就感。”11月1日,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上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心之所向,救死扶傷;兢兢業業,敬佑生命。30年來,廖上達在修醫德、行仁術的路上不斷探索,在執仁心、守仁念的目標中執著追求,用大愛書寫醫者情懷。
“學醫可以懸壺濟世,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廖上達選擇了學醫。1988年,他考入衡陽醫學院(現南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從此開啟漫漫學醫路。“一開始學醫是父親的心愿,后來慢慢變成了我自己的心愿。”
1993年畢業后,廖上達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接觸患者以后,更加覺得自己還需努力追趕。”廖上達說,患者把生命交給了他,他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2002年,廖上達前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修泌尿外科微創技術。2003年,他主動申請去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學習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
為盡快學到技術,早日為患者服務,除按部就班跟帶教老師學習外,廖上達還自制前列腺電切模擬器進行操作,訓練手腳眼的相互配合。他用3周時間,就把別人需要花3個月甚至半年時間進修的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帶了回來。
學成歸來后,廖上達在婁底率先開展了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該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顯著優點,開創了婁底不開刀治療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的先河,并獲得了婁底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經過多年潛心鉆研,廖上達帶領科室進一步豐富了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的多種術式,如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經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術、保留膀胱頸的前列腺電切術等。不僅如此,他還帶領團隊為102歲患者羅老成功實施了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據悉,羅老是目前省內接受該手術年齡最大的患者。
家住邵陽市的羅老,因為前列腺巨大壓迫尿道,無法自主小便,反復留置尿管5年,加之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各種病癥,當地縣醫院建議盡快轉上級醫院治療。
羅老兒子通過一個朋友了解到其96歲的父親在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做了前列腺微創手術,效果很好,于是家人商量后決定陪父親前往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
羅老住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經多學科會診,廖上達評估手術風險雖大,但手術時間不超過1小時,術中術后出血量少的情況下,患者可以耐受手術。
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廖上達為羅老成功實施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后第3天拔除尿管,羅老排尿恢復正常,困擾羅老長期留置尿管的煩惱得以解除。
“行醫就是要懷有一顆敬畏生命之心和對患者的惻隱之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讓患者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30年來,廖上達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廖上達帶領團隊開展3D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治療局限性腎癌
在廖上達的帶領下,科室全體醫護人員不懈探索,在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在卓越服務上開拓進取,在婁底率先開展了多項泌尿外科新技術,完成40余例90歲以上高齡高風險患者手術,技術創新下完成20余例年齡相對較輕要求達到術后無逆行射精的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科室現已完成各項微創手術18000余例,是省內完成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量最多的泌尿外科之一。2022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專科。
“醫學始終是人學。”廖上達認為,醫生的眼里不能只有病,更重要的是要有患者,要像對待自己、對待家人一樣去對待患者,給予他們溫暖與關懷。
父親病危時,廖上達在病床前第一次親吻了自己的父親。事后,看到姐姐拍的視頻,廖上達深有感觸,寫下了這么一段話:
這是我至親至愛85歲病危的老父親,這一畫面深深震撼了作為患者的醫生兒子,我知道父親此時此刻最需要什么,他不僅承受著軀體的痛苦,更是承受著心靈的寂寞恐懼孤獨與無助,父親是如此,其他患者又何嘗不是呢。我這輕輕的一吻,又會是怎樣的匆匆呢?此時此刻,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理解了父親,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理解了患者,我需更愛父親,我需更愛患者。
“廖主任對患者很負責,做完一個大手術或完成一種新的術式,他常常會連續幾天幾夜守在病房,這樣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看到患者吃的東西營養不夠,他還給患者做飯、送飯。”科室人員說,廖上達多次為患者墊醫藥費,給家庭困難的患者捐錢,說起他,患者無不點贊。
多年來,廖上達堅持對出院患者進行上門回訪
交談中,記者還得知,廖上達買的第一輛車不是為了自己,主要是為了方便走訪患者和開車接送不方便的患者,十幾年來他一直都是這么做的,到患者家里做回訪已經成了廖上達的一種習慣。
多年前,彭先生因車禍導致骨盆骨折、尿道斷裂。在外院進行骨折外固定后于當晚10點轉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在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當晚12點廖上達帶領團隊為彭先生順利實施了尿道會師術。因彭先生需緊急輸血,而我市血庫存血告急,廖上達不顧術后勞累,和團隊其他成員在凌晨2點奔赴血站為彭先生獻血。
在廖上達及其團隊的努力下,彭先生平安出院。出院后,廖上達多次回訪,關心彭先生身體情況,彭先生也一直記著廖上達的救命之恩,逢年過節都會問候他。
有一種“雙向奔赴”,叫“我懂得你所有的付出”。
為感謝廖上達,曾先生寫了一篇《“十里鋼城”中有這樣一位大夫》的文章,他在文中描述:“廖上達不但醫術好,而且醫德也不錯。”“急病人所急,敢于擔當,把病人當親人……”
事情得從幾個月前說起。當時,廖上達為曾先生患前列腺增生30余年的父親做了微創手術。住院期間,廖上達事必躬親,術后第1天,曾先生父親出現膀胱痙攣,廖上達了解情況后,親自為其從肛門塞藥,解除其痛苦。術后前2天,廖上達每天要到病房詢問病情兩三次。“我們與廖醫生素昧平生,他卻事事為我們著想,我們一家人都感激不已。”曾先生說。
廖上達帶著鮮花去病床前看望患者
“能得到患者的感恩是我們自身散發溫度的回饋,能得到患者及家屬發自內心的認可是他們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廖上達說,他常常在思考,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除了手術、藥物,他還能為患者做些什么?
“我想,還有語言。”廖上達曾多次給患者寫信,在《給童阿姨的一封信》中,他寫道,“您是我科一位高齡高風險等待手術的患者,與我母親同歲,我設想假如您是我母親,我會怎樣去和您一道面對疾患、面對此次手術的風險呢?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您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位醫者的母親,您可能不知道,此時此刻的我真真實實地融入了雙重身份。”
廖上達認為,當醫生不能只看專業書籍,還要看人文、哲學、自然科學等書籍,通過廣泛閱讀,去感受更多的美好,更多的善良,更多的溫暖,讓自己更豐盈,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讓高超的醫術與人文的關懷始終融為一體。“行醫需一輩子虔誠修行,既然選擇了,就要矢志不渝用心做下去,醫術攀登永無止境,仁心大愛永無止境,做患者滿意的醫者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