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此時暑熱將盡,但余熱未了,秋燥開始,秋涼漸增。秋應肺,主收,秋季陽氣漸消,陰氣生長,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養生保健貴在補腎填精養肺。
祛秋燥 秋季主“燥”,肺喜潤而惡燥,燥更易傷肺,秋燥主要表現為口鼻干燥、口渴咽啞、咳嗽少痰,皮膚干燥,便秘等癥狀。中醫認為初秋以溫燥為主,宜疏風清熱、養陰潤燥。桑葉、麥冬、枸杞子代茶飲,或用菊花、金銀花代替桑葉。深秋以涼燥為主,宜疏風散寒、養陰潤燥,蘇葉、麥冬、枸杞子代茶飲,脾胃虛寒者加生姜、紅棗。
除了多喝溫水,或蜂蜜水,檸檬水,淡茶水外,建議多吃具有清肺潤肺作用的蔬菜水果,以白色食物為主,如雪梨、百合、銀耳、荸薺、藕、山藥、白菜、白蘿卜等,或百合荸薺雪梨羹、雪梨白蘿卜汁等。
解秋乏 “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季耗氣傷陰,秋來乏力。秋乏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脾虛濕盛:主要表現為身重乏力,舌體胖大,舌苔膩,體質偏胖。應多食薏苡仁、白扁豆、蓮子、山藥、紅棗等健脾化濕之品。
推薦食療方:蓮子薏米山藥紅棗粥,或加入黃芪、茯苓等中藥食材補氣健脾化濕。
氣陰不足:主要表現為氣短乏力,口干咽燥,舌紅,苔少,體質偏瘦。
推薦食療方:黃芪枸杞燉乳鴿或黃芪枸杞燉老鴨、人參黃精燉瘦肉。
推薦茶飲:西洋參、麥冬、枸杞代茶飲,補氣養陰。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 石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