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什么?”
“不就是做手術的時候打一針嗎?”
“那麻醉醫生可真輕松啊!”
這是大多數人對麻醉醫生的固有思維。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一臺手術中,麻醉醫生不僅要保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無痛感,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監測脈搏、呼吸、血壓……保證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并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術前,要對患者的身體指標進行系統評估。術后,麻醉醫生還要負責患者的麻醉恢復,確保患者安全地從麻醉狀態中蘇醒。
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副主任劉葉紅介紹,麻醉,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復雜的過程,它貫穿著整個圍手術期,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
在麻醉領域奮斗15載,劉葉紅始終保持著麻醉人的初心與本色,在無影燈下為生命護航。
“把每一名手術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是我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今年40歲的劉葉紅,畢業于南華大學麻醉醫學專業,2009年進入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工作,心思縝密、沉穩內斂的她在這個崗位一干就是15年。15年里,她日夜奮戰在無影燈下,幫助數以萬計的患者順利度過手術階段。
“叮 —— 叮 ——”11月1日晚上11點30分,尖銳急促的電話鈴聲驟然打破劉葉紅家中的寧靜。尚在睡夢中的劉葉紅瞬間條件反射地坐起身來,第一時間接通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緊急指令:“有患者因遭遇車禍引發胸腔大出血,請馬上趕到醫院準備手術。”
這樣的夜間急診手術,對劉葉紅來說已是常態。
“患者出血量已達2000毫升,出現了臉色蒼白、煩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表現,必須盡早手術。”充分了解病情后,劉葉紅及其團隊立刻忙碌起來。吸氧、心電監護、輸血輸液穩定循環、血氣分析……一系列復雜而關鍵的麻醉操作在她手中有條不紊地依次推進。20 分鐘后,患者進入麻醉狀態,開始手術。
考慮到患者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可能較多,劉葉紅及其團隊為患者實施了術中自體血回收技術。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共回收患者自體血2500毫升,經自體血回收機過濾、洗滌、離心后,將獲得的800毫升自體血回輸給了患者,確保手術順利完成。
隨著麻醉學的發展,麻醉醫生不再是簡單地讓手術患者睡著,配合手術而已。麻醉的工作內涵包括了克服疼痛、維持生命、改善患者預后,是舒適化醫療的關鍵力量。
無痛胃腸鏡檢查、治療,無痛氣管鏡檢查、治療,無痛分娩,口腔舒適化治療……而今越來越多的檢查和治療,可以通過接受麻醉的形式在放松舒適的狀態下進行。手術室監護儀旁的“幕后英雄”逐漸走出手術室,成為舒適化醫療的主力軍。
目前,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可成熟開展無痛支氣管鏡、無痛胃腸鏡、無痛宮腔鏡、無痛分娩、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鎮靜下影像學檢查及其他有創操作等舒適化醫療技術,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劉葉紅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術,讓“舒適化醫療”造福每一名患者。
93歲的楊爺爺便是眾多受益者之一。
楊爺爺因股骨頸骨折入院,劇烈的疼痛讓老人家寢食難安,看著躺在病床上,因疼痛而不斷呻吟的老人,家人心疼不已,既想早點做手術解除病痛,又擔心高齡且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基礎疾病的老人難以耐受手術和麻醉。
為解除患者痛苦,劉葉紅及其團隊經過反復討論,充分評估圍術期麻醉風險后,決定選擇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聯合等比重低劑量腰麻的方式來完成手術。
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是一種可視化定位技術,具有無創和可視的特點,能夠清晰地顯示麻醉區域的解剖結構,引導麻醉穿刺進針的方向和深度,可實現精準麻醉。同時,可以有效減少全麻藥物對術中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機體內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更有利于術后恢復。
制定好個體化麻醉方案后,術前,劉葉紅便在病床前為楊爺爺實施了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幾乎在一瞬間,楊爺爺原本如潮水般洶涌的疼痛便迅速退去。而伴隨著疼痛的減輕,一直籠罩在老人心頭的恐懼與焦慮也被慢慢驅散。這一夜,楊爺爺睡了個踏實覺,為即將到來的手術奠定了良好的身心基礎。
第二天,手術如期進行。術中,劉葉紅全程保障著楊爺爺的生命體征平穩,在精準的麻醉管理下,老人家獲得了最佳的舒適度、最快的功能康復以及最小的不良反應,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從醫路上,劉葉紅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每一名手術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助其重獲健康。
“麻醉醫生不是只做技術活,而是要管理患者診療的全過程,讓每一名手術患者在安全舒適中度過。”基于這種理念,劉葉紅與科室主任姚宏帶領團隊不斷提升危重癥患者救治能力、制定臨床麻醉質量控制標準、推進舒適化醫療服務、研究圍手術期重要臟器保護和血液保護、培養優秀的麻醉學科人才……
癌痛診療、慢性疼痛、睡眠障礙……劉葉紅滿懷憧憬地細數著那些有廣闊前景的麻醉服務領域。“未來,除了保障手術質量與安全,我們科室也會積極利用自身的特色技術,開展麻醉治療學的工作,讓麻醉醫學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