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古至今,人們都執著于對飲食的追求,從最初吃得飽,到現在吃得好,人們似乎越來越會吃了。但是,所謂的會吃也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盡管可吃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怎么科學地吃卻是許多人在飲食上的盲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營養誤區。不合理的飲食是致使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對亞健康狀態研究的深入,專家們發現很多亞健康者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過剩;不是不注重飲食,而是過于注重飲食。這些盲目的“進補”和“講究”極容易造成人體代謝紊亂,形成另外一個極端,從而出現肥胖、纖維素缺少等各種病癥。
因此,我們在進行食補時必須注意:食物雖然是人體必需的東西,但是只有當人體缺乏時,才有補充的必要,不能盲目多進食。
比如,聽說吃海鮮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好處,每天都給孩子吃海鮮,結果孩子小小年紀就出現了痛風的癥狀;聽說綠豆能解毒,就把綠豆當成治療百病的良藥,結果延誤了治療。這些都屬于盲目食補。
營養過剩造成的肥胖也逐漸成為困擾廣大少年兒童的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專家提出了一些飲食調養以及飲食保健的原則和方法,即飲食要清淡、飲食要適度、飲食要不過偏、不想進食時不要勉強、情緒激動時不要進食、劇烈運動前后不宜進食、不清潔的食物不要吃、進食完畢要漱口、進食完畢應散步30分鐘左右、進食完畢要遠視(朝遠處看3分鐘左右)、進食完畢應以肚臍為中心環腹按摩,進食完畢應輕叩牙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