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清晨,多了一絲清爽。4月10日上午7時許,從仙橋街到碧溪路一路向前,人流熙攘,開啟早高峰模式。
這一天,是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羅恒每周一次的專家門診日。簡單吃了早飯后,她便出了門,踏上了那條已經走了22年的路。
“小時候,我就想當老師或者醫生,可以幫助到很多人。”1996年,羅恒收到了南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愿望要實現了。2001年7月,羅恒從南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2002年,她進入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工作。
“當我還是一個醫學生時,我的老師和我說過一句話,醫生的工作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大事。那時并沒有很直觀的感受,直到在兒科工作以后,特別是看到那些危重患兒,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層次的理解,更加體會到了責任之重大。”羅恒意識到,兒科對醫生知識面的要求很廣,每個年齡段、每一個患兒都存在差異性,這要求兒科醫生要具備很全面的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并要更多地結合臨床進行實踐,才能掌握好兒科疾病的診治。
帶著這份責任和使命,羅恒開始在兒科臨床一線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她潛心鉆研業務,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理論、技能操作學習,前往上級醫院脫產進修;通過閱讀各種醫學文獻,參加各種學術講座開闊自己的眼界;經常瀏覽各種醫學網站、醫學APP等,及時了解國內外醫學新進展、新動態和診療指南,使自己的學識水平能與時俱進。
“只有把自己的技能練好、把自己的水平提高,才能在臨床中將疾病及早識別出來。”羅恒說,她希望能給患兒帶來希望,減少遺憾。
去年10月,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收治了一位6歲危重癥肺炎患兒。
小顏因患脊髓性肌萎縮癥導致身體非常瘦弱,體重僅28斤。被家人送來醫院時,小顏精神狀態很差,肺部幾乎成白肺,呼吸困難,咳嗽無力,隨時可能出現痰液等阻塞氣道,導致缺氧窒息。再加上患有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力差,可以說是命懸一線。
?“對于細菌感染需要早期精準識別、快速處理、準確用藥,尤其是這樣的危重患兒,每耽誤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羅恒說,他們尊重家屬不愿將氣管切開插管的要求,放棄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決定采用傳統方式治療,“雖然我們無法治愈他的先天疾病,但讓他活得更舒適,是我們和家屬共同的目標。”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隔20分鐘拍背排痰一次……經過高度緊張、忙碌的一夜,第2天,小顏呼吸困難有所改善。第4天,小顏癥狀明顯緩解。第7天,小顏精神狀態明顯好轉,咳嗽緩解、體溫下降,呼吸、心率均回到正常范圍。經過15天精心救治,小顏順利出院。
這樣驚心動魄的場面,對羅恒來說,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前不久,一位母親抱著呼吸急促、口唇發紺的孩子焦急地跑進了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兒科。
患兒呼吸費力且伴有喘息、呻吟,面色、口唇發紺,煩躁不安……考慮是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必須馬上住院治療。
“寶寶剛出生11個月,又合并多種病癥,病情進展迅速。”羅恒說,患兒的安危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整整48小時,他們不敢松懈,輪流守在患兒身邊照顧,直到看到她成功脫離呼吸機。
“我女兒突發疾病,病情危重,多虧了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團隊及時救治,救了她的命,謝謝你們!”患兒康復出院當天,其母親將一面錦旗送到了兒科醫護人員手中。
兒科醫生面對的不僅僅是患兒的生命,還有背后一個個家庭的幸福。“我經常跟科里的年輕醫生說,我們的工作不容有半點馬虎,只有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才能守住患兒的健康,才能守護好每一個家庭的幸福。”
迄今為止,她組織和參與診治搶救早產兒、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等危重患兒超1000人。常年工作在臨床一線,發現和診斷了一些兒科比較罕見的疾病,如皮羅綜合征、先天性腸旋轉不良、21三體綜合征等。
“讓每一個孩子如花般綻放,健康快樂地成長。”22年來,羅恒始終為之努力。
秉承著醫者仁心,羅恒熱心參與各種公益活動,致力于將健康知識送進校園,先后走訪了40多所中小學校,給數萬名中小學生開展“珍愛生命防溺水”“青春健康教育”“常見急救講座”等關愛兒童成長公益講座,為學生進行急救知識培訓、青春期健康知識培訓等,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在醫學這條道路上,羅恒已經默默耕耘了22個春秋。談及最有成就感的事,羅恒的眼神中閃爍著溫暖的光芒。她說,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患兒治愈后綻放的一張張笑臉,以及聽到家屬一聲又一聲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