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時,中醫會通過望、聞、問、切辨證施治。其實,養生也需如此。
一、理順三種關系
1.理順人與自然的關系
很多人都知道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就是一個整體觀念。人要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生存;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季節不同,養生調理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梢院敛豢鋸埖卣f,“天人合一”是中醫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根本指導思想。
“天”的傳統意義就是“自然”的代表。風土人情、晝夜、四季、氣候,都包含在天的概念中。比如,地域不同,南北方的氣候不一樣,生活在其中的人就要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衣、食、住、行都有相應的注意事項。順從自然規律生存,人體功能正常,可盡天年;逆著來就會出亂子,身體就會出現狀況,容易生病。就拿東北燒火炕來說,因為東北是嚴寒地帶,燒火炕過冬是順應自然的做法,是在幾千年的生活規律中總結出來的,而在南方,這就是行不通的。
再比如飲食藥膳的差異。我國東南部地區潮濕炎熱,病多濕熱,宜選清化之品;西北部地區地高氣寒,病多燥寒,宜用辛潤之物。同樣采用溫里補陽的藥膳,在西北嚴寒地區,藥量宜重,而在東南溫熱地帶,其藥量就應該輕一些。
這里需要提醒年輕人或自認為身體好的人,春季不要被風邪傷害,夏季要防中暑,夏末秋初不要被濕氣所傷,冬季不要被寒邪所傷。如果被某個季節常見的邪氣所傷,也許當時沒有感覺不舒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沒得什么病,但不知道或者不重視預防疾病,就要小心它們“日后算賬”了。所以生病時,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和自然沒有處理好關系,比如氣候、環境、職業、人際關系等,這些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
2.理順臟腑經絡的關系
中醫有句古話,“人身亦一小天地”。這是強調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世界,人的臟腑、經絡、氣血、五官、九竅、四肢百骸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治療疾病的時候,哪個臟腑出現問題不一定只盯在出問題的那個臟腑上,而是分析臟腑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抓住矛盾所在,予以平衡協調。也只有臟腑陰陽平衡了,人體這個小天地才能正常運行。
3.理順身心的關系
《黃帝內經》說:“主明則下安”,意思是說心是身體的司令部。一個人如果情緒好,心理調節得好,其他臟器就運轉正常,身體不容易得病。反過來說,“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如果心理、情緒出了問題,身體相關臟腑就都危險了,說不定哪里就會出現問題。
中醫說的情緒導致疾病,不僅僅說的是生氣。中醫有“七情過度”的概念,說的是正常的情緒變化人人都有,但如果某種情緒過度,不論悲或喜,對身心都不利。七情只是中醫的一種習慣說法,并不代表人的所有情緒。比如,七情里面沒有嫉妒,有的人嫉妒心強,這對身體也不好。
二、養生別盲目
生活中,有的人脾氣急,有的人性子慢;有的人不耐寒,有的人不耐熱;有的人總是面色紅潤,有的人怎么養都是面色發暗……似乎每個人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體質差異。不同的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也造就了不同的身體反應狀態。
中醫養生需要從辨證分析的角度,通過觀察個體的反應狀態和體質差異,充分考慮個體所處的時間與地域的不同,由證入手,進行個體化的養生和保健。
舉個例子,不同的人得同樣的病,病因有可能就不一樣。比如閉經,有人可能是腦垂體的問題,有人可能是卵巢的問題,有人可能是精神刺激導致的;又比如腫瘤,有人是因為常年抽煙,有人是因為環境污染,有人是因為精神壓抑,有人是因為家族遺傳等。所以,看病開方不能一概程序化處理,養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養生需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因為并非每種養生方法都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也并非人人都適合所有的養生手段,必須根據不同的年齡、體質、季節及所患疾病的性質等情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才可找到正確養生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