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體運動的杠桿,借助關節相連構成人體骨支架,支持體重,保護內臟,它在人體運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骨也是一種器官,由骨質、骨膜、骨髓及骨的血管、淋巴、神經構成。骨質又分骨密質和骨松質,根據字義即可明白骨密質質地致密,分布在骨的表面,而骨松質呈海綿狀配布在骨的內面;骨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除開關節面部分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因其含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對骨的營養、再生和感覺非常重要,比如參與骨折的修復和愈合;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主要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有機質主要是骨膠原纖維束和粘多糖蛋白等,使骨具有彈性和韌性;無機質主要是堿性磷酸鈣,使骨堅硬挺實。兩種成分隨年齡增長發生變化。幼兒有機質與無機質比例約為50%,彈性較大,易變形而不易折斷,因此青枝骨折較多見。小兒在成長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如出現外傷,雖無明顯骨折,也應到醫院進行檢查,如為青枝骨折,須行相應治療。
骨的基本形態與遺傳有關,神經、內分泌、營養、疾病等對骨的形態構造也有一定影響,因此,加強體育鍛煉、增進營養、良好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睡眠可促進骨的生長發育。
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比如骨折后的修復過程,骨折愈合的初期,骨痂形成很不規則,但經過對突出部分的吸收和改建,一定時間后骨的形態結構可基本恢復。再比如家長關心的“X”型腿、“O”形腿,應該到醫院找骨科醫生看看,如果醫生判斷屬于輕中度,經過一定時間,亦能基本恢復正常。家長需要做的是密切觀察,定期隨訪檢查。
——來源《兒童骨骼保養》